2023年10月8日下午两点,中国营销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MEI”)2023-2024年第一学期第5次研讨会(以下简称“Seminar”)在MEI如期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黄敏学老师、朱华伟老师及MEI各位成员。 本次Seminar由刘冰怡研读文章《“Choozing”the Best Spelling: Consumer Response to Unconventionally Spelled Brand Names》。
本研究探讨了在奖励分享计划中,不同冲动性购买倾向的消费者在转发可能性和转发次数的差异。一项现场实验和两项实验室实验表明,当消费者具有较高的冲动性购买倾向时,推荐人受益(只有推荐人获得奖励)奖励的消费者比被推荐人受益(推荐人可获得部分或全部奖励)奖励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推荐可能性。这种效应受到元知觉的中介作用,即冲动消费倾向较高的人形成负面元知觉的可能性较低。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推荐情境(私人和公共交流环境)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后续推荐(即转发次数)产生调节作用。在私人环境中,推荐人受益的奖励方案所产生的元感知的
自2015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面临着网点转型或裁撤的巨大压力。新增或裁撤网点对银行绩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应该新增或裁撤什么类型的网点?这是银行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银行更好地优化其零售网络,本研究运用2015年—2018年的243家银行40余万的银行网点数据和银行周边的开源全景数据,使用岭回归面板模型和基于Hausedorff距离的SAR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银行零售网络规模和网点负载对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型零售网络规模和人力型零售网络规模对银行绩效有显著的正U型影响.并且进一步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广告的效果通常会提高。然而,有证据表明:在慈善广告中个性化推荐可能会产生阴暗面。已有关于个性化推荐对于广告影响的文献主要基于结果效用,包括结果收益和成本。然而,由于消费者无法直接监控和衡量慈善消费的行为结果,他们往往会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不期望任何回报;这促使消费者在响应慈善广告时更加关注自己的自主性和信号效用。 因此,我们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个性化推荐在慈善广告中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五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当消费者收到个性化推荐(vs. 无个性化推荐)的慈善广告时,由于感知自主性的降低
2023年9月27日下午六点,中国营销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MEI”)2023-2024年第一学期第4次研讨会(以下简称“Seminar”)在MEI如期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黄敏学老师、朱华伟老师及MEI各位成员。 本次Seminar由谢晓东研读文章《Augmented Reality in Retail and Its Impact on Sales》。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消费者们普遍参与口碑传播,他们通常会使用不同背书类型等策略来促进口碑的传播。先前关于背书的研究已经强调了多数背书(例如,每个人都喜欢这个产品)在说服方面的优势,公司也通常使用这类型的内容来塑造消费者的偏好,但多数背书是否比少数背书(例如,我个人喜欢这个产品)更有效呢?本研究表明,多数或少数背书的说服力取决于消费者决策过程所处的阶段。当在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早期阶段时,少数背书可能比多数背书更具影响力。本文论证了这种效应的存在,这是因为少数背书强调与群体的差异化,没有任何规范性压力,可以满足
论文目的 - 本文旨在探讨在不侵犯个人空间的情况下,拥挤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渠道选择以及该过程的基本机制。拥挤的环境无处不在,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然而,人们对拥挤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消费者对购买渠道的偏好付出了较少的关注。 设计/方法 - 本研究进行了三项研究,以测试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包括两项实验室实验和一项现场研究。方差分析和中介分析被用来更深入地了解分析过程。 研究结果 - 本研究提出,拥挤使消费者失去他们的感知控制,导致他们通过在线和线下购买渠道之间的转换形成某种补偿行为 - 商品类型调节了补偿
2023年9月21日下午六点,中国营销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MEI”)2023-2024年第一学期第3次研讨会(以下简称“Seminar”)在MEI如期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黄敏学老师、朱华伟老师及MEI各位成员。 本次Seminar由彭沁缘研读文章《When and How Slow Motion Makes Products More Luxur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