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通勤成本不可避免地增加,对日常生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 CFPS 2014(全国社会追踪调查项目)数据为基础,开展实证研究,探讨通勤时间对享乐型消费的影响以及感知压力的作用机理。研究采用 Tobit 回归结合 Heckman 两阶段模型来修正样本选择偏差。结果表明,通勤时间的增加会提高居民的享乐性消费倾向和支出。此外,作为补充,我们还进行了情景实验来验证主效应和中介机制,以排除其他解释。机制分析证明,通勤时间过长导致的感知压力可能是享乐型消费的中介因素。这项研究丰富了有关通
在数智时代,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兴起推动了消费社会化趋势的发展。作为消费社会化趋势的载体,社群是将某类需求相似的消费者聚集在一起,方便消费者的社会交互。根据满足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可以将社群分为满足利益的交易型社群、满足情感的关系型社群以及满足爱好的兴趣型社群,这也带动了因需而变的社交平台的多样化发展。“社交+电商”的社会化商业模式,利用社群中消费者的社交性和创造性实现其商业目的,挑战是如何避免因商业化侵扰正常的社会交互性。在交易型社群中,可通过设置合理的经济激励促进消费者参与社会化商业活动;在关系型
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赋能下,服务机器人正在向多个细分消费领域渗透。服务机器人与消费者的互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需要以信任为基础。已有研究和实践表明,拟人化策略是提升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的信任和接受意愿的有效方式,但其也可能产生与预期截然不同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消费情境中,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拟人化的期望和需求存在差异。拟人化特质可被进一步分为自然特质(人与动物共有的特质)和独有特质(只有人类才具有的特质)两种类型,这为契合不同消费情境下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的多样化信任需求提供了新思路。通过3个
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再到认知智能技术的演变导致企业正在积极地将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整合到产品营销活动之中。随着智能技术能力的快速增强,智能产品对用户消费过程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这将可能会挑战用户心理层面固有的认知和需求从而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提高用户积极融合意愿,基于心理契合原则有限度地控制产品的智能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聚焦于智能产品营销管理的相关研究领域,在收集和分析文献发展脉络并梳理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发现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智能产品的心理契合。随后,本文围绕“智能产品营销管理中用户
2023年9月15日下午两点,中国营销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MEI”)2023-2024年第一学期第2次研讨会(以下简称“Seminar”)在MEI如期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黄敏学老师、朱华伟老师及MEI各位成员。 本次Seminar由陈星宇研读文章《Designed to S(m)ell: When Scented Advertising Induces Proximity and Enhances Appeal》。
原文载于《管理科学学报》2023年第26卷第5期,作者为黄敏学,喻英豪,姚佳鑫,何涛。
2023年9月5日下午两点,中国营销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MEI”)2023-2024年第一学期第1次研讨会(以下简称“Seminar”)在MEI如期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黄敏学老师、朱华伟老师及MEI各位成员。 本次Seminar由喻英豪研读文章《Variety Effects in Mobile Advertising》。
2023年7月2日上午九点,中国营销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MEI”)2022-2023年第二学期第19次研讨会(以下简称“Seminar”)在MEI如期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黄敏学老师、朱华伟老师及MEI各位成员。 本次Seminar由成思婕研读文章《Cross-National Differences in Market Response: Line-Length, Price, and Distribution Elasticities in 14 Indo-Pacific Rim 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