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太远帮不上忙:居住流动性,全球身份,以及对远方受益人的捐赠

时间: 2022-10-27 17:01:04   阅读:


  2022年10月21日下午两点半,中国营销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MEI”)2022-2023年第一学期第8次研讨会(以下简称“Seminar”)在MEI如期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黄敏学老师、朱华伟老师及MEI各位成员。

  本次Seminar由李彦霓研读文章《Not Too Far to Help: Residential Mobility, Global Identity, and Donations to Distant Beneficiaries》。

1.png

  一、研究导入

  众多慈善组织致力于为世界各地需要帮助的群体筹集捐款,包括非洲和中东的欠发达地区。然而,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大多数慈善捐款都是捐给当地组织的。2018年,全球 近 7 0 % 的 捐 赠 者 向 其 居 住 国 的 慈 善 机 构 捐 赠 (nonprofitssource.com),而在美国,只有不到7%的捐赠是向国际慈善机构捐赠。需要帮助的群体所在地大多离潜在的捐赠者很远,因此,对于慈善组织而言,为与捐赠者相距甚远的群体募集捐款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主要研究了居住流动性、全球身份和对远方受益人的捐赠之间的关系,探究在何种情况下潜在捐赠者更愿意为远方的受助群体捐赠。

  之前的研究还发现,出于同情、感知相似性和产生更大影响的能力,消费者更有动力去帮助那些被认为在心理上或地理上接近的人(Cavanaugh, Bettman, and Luce 2015; Duclos and Barasch 2014; Reed and Aquino 2003; Winterich, Mittal, and Ross 2009)。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引入了一个可以增加对远方受益人捐赠的变量,即居住流动性,并将其定义为 "个人改变其住所的频率"。作者认为,与居住流动性低的捐赠者相比,居住流动性高的捐赠者会向远方的受益者捐赠更多。因为高流动性的个体有更强的全球身份,他们将自己视为世界文化的成员,这会增加对远方受益人的捐赠。

  二、理论框架

  1. 受益者距离

  帮助行为的受益人可以被解释为心理上和地理上接近的他人(如当地社区、家乡、邻居)或遥远的他人(如非家乡、国际团体、外国)。  作者提出,居住地的流动性是另一个因素,它可以通过对身份的影响来影响消费者对远方受益人的捐赠。

  2. 居住流动性

  居住流动性有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含义。在宏观层面,它被定义为“在某一特定街区、城市、州或国家中,在一定时期内迁移或预期在未来迁移的居民比例 ";在微观层面,它被定义为 "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经历的或预期在未来的住宅搬迁次数"(Oishi 2010, 6)。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通过将住宅流动定义为在城市、州或国家之间的流动,而不是在同一城市的各个社区之间的流动,在个人层面上对住宅流动进行了概念化。

  3. 居住流动性、全球身份和受益人距离

  经常改变居住地的消费者更有可能关注自我的个人(而不是集体)方面(Oishi, Lun, and

  Sherman 2007b)。居住地流动性也是全球化的一个关键特征,Arnett(2002)认为全球化影响着人们拥有本地或全球身份的程度(尽管每个人都有这两种身份)。他将本地认同描述为涉及对本地社区和传统的成员身份和联系,而全球认同则涉及对世界文化的成员身份,看到全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似性而不是差异性,以及对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的认识。与其他类型的身份一样,全球身份可能是长期可获得的,也可能是在情况下被激发的。Zhang和Khare(2009)发现,那些全球身份更明显的消费者更喜欢全球产品。

  、实证过程

  1.Study 1

  研究目的:

  使用包括捐赠行为在内的全国面板数据,为H1提供初步证据。

  研究对象:

  31,312名未居住在四川的受访者,22,976 名曾为汶川地震捐过款,平均捐款197.23元

  研究结果:

  在控制其他变量后,结果表明,对于一个遥远的受益人,曾经搬家的消费者捐赠的钱明显多于从未搬家的消费者(b= .17, p < .01,见表1)。这与H1一致。

2.png

  面板数据为H1提供了支持,即对于遥远的受益者来说,居住流动性比居住稳定性带来的捐赠要多得多。相比之下,对于亲密的受惠者,居住流动性对捐赠金额没有影响。

3.png

  2.Study 2

  研究目的:

  通过一个测量实际搬家和捐赠之间关系的实验来检验H1,以及搬家的频率是否会增加对远方的人的捐赠金额。

  研究方法:

  2 (居住流动性:低 vs 高) × 2 (捐赠受益者距离:近 vs 远)

  研究结果:

  对居民流动性的分类和连续测量都出现了类似的模式,这表明搬家以及搬家的频率都会影响捐赠。

  3.Study 3

  研究目的:

  通过操纵心理模式来检验H1

  研究方法:

  2 (居住地变动心理模式:稳定 vs 变动) × 2 (捐赠受益者距离:近 vs 远)

  研究结果:

  对远方和近距离受益人的捐赠是居住流动性的一个函数。

6.png

  住宅流动性的操纵是激活消费者流动思维的有效途径,其结果与实际住宅流动性相似。

  4.Study 4

  研究目的:

  测试H2(一项试点研究表明,居住流动性增强了全球认同,但不会影响本地认同)

  研究方法:

  2 (居住地变动心理模式:稳定 vs 变动) × 2 (捐赠受益者距离:近 vs 远)

  研究结果:

  研究4和前期研究均表明,居住流动性思维操纵增强了全球认同,而不影响本地认同。

  此外,全球身份在居住流动性对远程受益人捐赠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这支持H2。

  最后,他们排除了个人主义作为潜在过程的另一种解释。

  四、研究结论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一个变量,可以增加捐赠给遥远的受益者,即居住流动性,具体定义为“个人更换住所的频率”。

  作者推测,与流动性较低的消费者相比,居住流动性高的消费者会向远方的他人捐赠更多。基于这种高流动性,消费者有更强的全球身份认同,因此他们将自己视为世界文化的成员。这提高了全球认同,反过来又增加了对远方受益人的捐赠。

  在四项研究中,作者表明,高(相对于低)的居住流动性会导致对远方受益人的更多捐赠。

  至此,本次Seminar文章研读完毕。

  之后,由詹萌萌、杨雨濛、谭婧璟分享了最近的研究进展。针对研究中的问题,老师与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明确了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至此,本学期第8次Seminar圆满结束。

  文字/董林岸

  排版/董林岸

  审核/刘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