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0-04-07 12:58:37 阅读:次
2020年4月5日上午九点,中国营销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MEI”)2019-2020年第二学期第9次研讨会(以下简称“Seminar”)通过腾讯会议如期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黄敏学老师、朱华伟老师及MEI各位成员。
本次Seminar由陈晶晶研读文章《Good Vibrations: Consumer Responses to Technology-Mediated Haptic Feedback》。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些学者认为,技术介导的触觉(例如,通过技术设备传递的触觉反馈)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例如,如果明确告知用户该感觉代表了另一个人的触摸)象征人际互动。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偶然的人际互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显著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判断力(Gallace和Spence,2010年)。但是,还没有研究探索伴随通信设备的触觉反馈(例如,伴随移动电话和可穿戴设备上的消息通知的振动提示)如何影响消费者对此的反应。 因此,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出发,探索了设备提供的触觉反馈如何增强消费者对某些通信指导反应的。消费者对技术参与的反应,为有关消费者-产品互动文献做出了贡献,并通过记录技术介导的触觉反馈如何以及何时可以作为偶然的人际互动的粗略替代品,为社会心理学文献提供了新视野。
作者通过四项研究对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在四项研究中,作者发现伴随消息的触觉提示可以改善消费者在相关任务上的表现,并表明这种效果是由社会临场感的增强所驱动的,否则这种感觉就像是非个人的技术交流。
图一:研究框架
研究1研究向发送到移动智能手机的短信添加触觉反馈的影响。方差分析的结果发现,当触觉反馈伴随着令人鼓舞的信息时,个体在健身任务上表现会更好。并且事后测试确认这种影响不是由注意力增强、提示的感知强度增强或丰富的经验唤醒引起的。
研究2中,使用可替代的触觉传递设备(智能手表)复制了这种效果,并排除了基于心情或多模式激活的其他过程说明。
研究3扩展了调查范围和实验时长,参与者可以远程下载移动应用程序到自己的智能手机上,保证研究能够在更大的外部有效性和更长的时间范围内(9小时)进行。其次,研究借此机会鼓励参与者进行许多与健康有关的任务,包括与身体(例如运动)和非身体(例如健康饮食)活动有关的信息。并为社会临场感的中介作用提供了初步证据。
研究4在重复研究1的基础上,进一步为社会临场感的中介作用提供支持。
图二:文章分享
至此,本次Seminar文章研读完毕。
之后,张仁萍、张皓与王宇雨分享了最近的研究进展,展示研究结果。针对研究中的问题,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明确了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至此,本学期第九次Seminar圆满结束。
文字/鄢敏锐
供图/鄢敏锐
审核/陈晶晶
网站编辑 / 王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