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地理接近性的社会影响机制(图文)

时间: 2018-05-05 20:16:14   阅读:


  2018年5月4日下午,中国营销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MEI”)2017-2018年第二学期第9次研讨会(以下简称“seminar”)在MEI如期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黄敏学老师、朱老师和MEI各位成员。

  本次Seminar由龚璇研读文章“The Role of Mere Closeness: How Geographic Proximity Affects Social Influence”,即研究地理接近性是如何影响社会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地理信息的普及,地理信息对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往研究表明地理信息的接近性会通过社会影响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决策,但是很少有研究研究这其中的行为机制。本文结合二手数据和实验数据,通过五个研究探讨了地理接近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地理位置接近性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产生社会影响:近距离的消费者相比远距离的消费者之间存在更大的社会影响;地理位置接近性和感知同质性会同时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品社会影响;其中消费者的感知同质性中介消费者地理位置接近性对产品选择或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地理位置接近性与统计信息接近性对社会影响的的重要性相当。地理位置接近性对消费者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在消费者对产品属性做权衡比较的时候,有时候能弥补其他条件的不足(比如价格)。地理位置接进性主要是相似性来解释的,即相似性作为地理接近性影响社会影响的中介存在。

  随后,大家就本篇文章的方法及贡献展开了讨论。以往研究认为地理接近性,通常通过导致消费者更容易形成关系,更强的社会强度,导致社会影响。但是这篇文章把关系强度控制住了,把两个变量分开来考虑,并考虑关系强度对地理接近性的调节作用。发现除了他们更可能形成关系之外,地理接近性依然能够导致更大的社会影响,并且关系强度还能调节这种社会影响。

  接下来,严燚就其数据新进展进行了研究汇报,经讨论,建议其找到企业可以操控的自变量,将研究做深。姚佳鑫分享了其毕业论文的研究,黄老师对其研究思路进行了肯定,并提出,问题仍旧需要聚焦,要做的有深度,检验其作用机制,将研究问题阐释清楚。最后两位准博士(刘通、顾领)就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分享,并收到大家的反馈。

  今天是5月4日,祝大家节日快乐!青春就是无数次的奋斗,在屡战屡败中执着,做研究也需要这样坚毅不放弃的五四精神,望大家都能迎来柳暗花明那一刻,最后,愿你永是MEI一少年。

  本学期第9次seminar结束。

  文字/高蕾 段晓玲  供图/严燚

  审核/郑仕勇

  网站编辑/严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