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面”,原来有理有据(图文)

时间: 2017-10-23 12:41:38   阅读:


  2017年10月23日下午,中国营销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MEI”)2017-2018年第一学期第6次研讨会(以下简称“seminar”)在MEI如期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黄敏学老师、朱老师和MEI各位成员。

  本次Seminar由Ali研读文章“Social Acceptance and Word of Mouth: How the Motive to Belong Leads to Divergent WOM with Strangers and Friends”。消费者在网上不断地向陌生人和朋友分享产品经验。除了流行的口碑,我们对分享给陌生人或朋友的口碑如何以及为什么不同知之甚少,现有理论证明,口碑的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就是社会动机,这种动机促使人们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的关系。以交际关系为基础,我们假设,当与陌生人交流时,人们倾向于自我增强(self-enhance)来吸引陌生人与自己建立关系,当分享给朋友时,人们倾向于情感连接来保持已经存在的关系。7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框架,结果给我们提供了口碑背后动机的一个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人们与不同的人会分享不同信息。

阿里.jpg

  图一 Ali在进行文章分享

  朱老师向Ali提供了建议,可以调整中介或调节变量的比重来扩展理论,来自不同文化的参与者或许可以得出有趣的结论。

  研究汇报阶段,王薇完善了其文献综述,并就其中个别问题向大家请教。胡秀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出发,提出了自己下一个研究的假设,黄老师等就其中理论进行深挖,希望可以将理论描述的更加准确,并加以数据辅助。田滨完善了其理论框架,黄老师说要将重点突出出来,朱老师就其自变量提出了一些疑问,并指导要排除干扰因素。

  以上。

  文字/高蕾、姚舜禹  供图/严燚  

审核/郑仕勇

  网站编辑/严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