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17-05-19 21:07:02 阅读:次
2017年5月19日下午,中国营销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MEI”)2016-2017年第二学期第14次研讨会(以下简称“seminar”)在中国营销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实验室如期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黄老师、朱老师和MEI部分成员。
本次Seminar由郑仕勇研读文章“Mining Brand Perceptions from Twitter Social Networks”. 这篇文章以Twitter数据为基础,挖掘品牌的社会网络,并分析出消费者基于某些属性对品牌感知程度,并将其归纳为一种新的品牌感知识别方法。文章中主要依靠品牌的社会网络作为研究对象,而Twitter的数据具有较强的数据相关性,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作者开发了一种实时的、低成本的品牌感知识别工具/方法,只需要输入一个关键词,就可以实时产生品牌感知的结果。
图1 郑仕勇在进行文章讲解
黄老师点评时指出,阅读文章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文章采用一系列的校验方法?文章中的方法是否可以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文中使用Twitter数据,是否我们可以使用微博数据进行相关研究?为什么这篇文章的方法并不复杂,却可以发表在market science上?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随后姚舜禹汇报了自己的研究,目前数据处理已经完毕。主效应和调节效应显著,并且和预研究一致。黄老师建议说,研究部分从两部分撰写,分为研究一(二手数据)和研究二(一手数据)即可,文献综述从名人代言、产品类型和社会影响理论进行撰写。整体进度要加快。
图2 姚舜禹在汇报研究
之后,胡秀也汇报了自己的研究,经过新一轮的问卷调查,结果并不理想。黄老师建议要再次多收集一些样本,不要放弃,尽快出结果。
图3 胡秀在汇报研究
唐典华紧随其后也汇报了自己的研究,目前研究进入到数据收集阶段,实验一数据显示主效应显著,实验二部分验证了主效应,老师建议不要随便剔除数据,加大样本量。
图4 唐典华在汇报研究
文琪也马不停蹄地汇报了自己的研究,目前实验一结果不太理想,可能原因是实验一的设定是企业将负能量作为产品广告进行传播,这与企业在社会化媒体上做的传播不同,而社会化媒体上传播负能量才是更现实的情况。因此,文琪计划将下一个实验设定在社交媒体上。老师建议将调节变量变为品牌关系范式,这样可能使均值比较显著。
图5 文琪在汇报研究
最后,郑仕勇也汇报了自己的数据处理进展。
文字/高蕾 供图/胡秀、严燚
审核/郑仕勇
网站负责人/严燚